#厄尔尼诺现象# 强厄尔尼诺现象或正在形成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其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现象持续期少于五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condition);如果持续期是五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episode)。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使地球出现大面积干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过去100多年间,共发生了17起厄尔尼诺现象。1972-1973年,秘鲁经历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渔业资源骤减,当年呈现全球范围干旱,粮食大量减产;我国北方也发生大面积水资源短缺1982-1983年,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厄尔尼诺以及与之相反(海水异常降温)的拉尼娜现象,都来源于西班牙语的圣婴。南美洲渔民最早在圣诞节前后注意到这种海水温度异常,“圣婴”之名便由此而来。厄尔尼诺是“小男孩”之意,拉尼娜是“小女孩”之意。

  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或许会有助于对今年巴黎气候大会的关注。虽然不乏“全球变暖是阴谋”的论调,但科学数据在忠实记录这个星球的体温。去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日本气象厅和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均显示,2014年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在这个难得有共识的世界上,也许只有这种难以做手脚的数字才会让人们暂时消停一会,想想如何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也将是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面对的棘手难题。

  对厄尔尼诺形成的评判标准国际上存在一定差别。实际上,去年10月底,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在历时半年的跟踪监测后就对外宣布,厄尔尼诺事件自2014年5月起已经形成。而2015年进入5月以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气象部门也纷纷表示,厄尔尼诺真得“回来了”!

  至于这次厄尔尼诺强度如何,CPC说,目前“仍存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不过,美国夏威夷大学的阿克塞尔·蒂默曼认为,这次很可能是一个“超级厄尔尼诺”,“这次海面下的水温非常高,它不仅向东移动而且将要抵达海面。”据蒂默曼介绍,目前美国的气候模型分析显示,这次厄尔尼诺的强度可能堪比1997年至1998年的那轮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一来,多个国家的天气就会很凌乱。你那里暴雨频繁、洪涝成灾,我这边却高温少雨、干旱严重。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就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雨一直下”,发生大洪水,而非洲经历大范围干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巴西遭受干旱。

  本轮厄尔尼诺,CPC说,美国南部以及南美洲的降水量恐将猛增,暴雨频袭。但与预测美洲大雨滂沱相对应的,在本次厄尔尼诺影响下,亚洲国家却很可能会面临热浪“烤”验。具体到中国,2015年夏季,可能出现“南涝北旱”:江淮流域和江南降水可能会比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干旱较重。

>>>下载APP观看高清福利视频,无忧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