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 七夕节”不能称作“情人节”?

御姐 热点 2015-08-20 2255 0 杂谈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 七夕节”不能称作“情人节”? 热点

  西和乞巧节已经传承了1800多年,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七夕”节日民俗活动之一。2008年“乞巧节”被增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2007年,“七夕贡案”更是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郧西七夕节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提起“七夕”,很多人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七夕”更被称为“中国情人节”。但是,近日有说法称,即便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将七夕当作“情人节”的也并不恰当。民俗学者王娟表示,文化会有自我的调整、完善,对于这个称呼,得到民众接纳即可,无须大惊小怪。

  “牛郎织女”爱情传说与“七夕”民俗

  关于“七夕”与牛郎织女故事的缘起、相互关系,多位学者对此都曾有过研究。作家成君忆认为,应该是先有牛郎织女故事(从远古到春秋战国),然后到楚怀王时期有七夕节。

  “‘七夕’节日的源起与星宿有关,如星辰的位置移动等等。还曾经有一种传说,认为天上有牵牛星、织女星,有人能够到达那个地方,然后看到有人在河边饮牛,有织女在房间里织布。但在当时,传说仅限于表明天上有这样一个神仙境界。”王娟称。

  在以后的时间里,原本“牛郎织女”的传说逐渐衍生出许多个版本,情节也出现变化。成君忆认为,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催生了七夕民俗,“农耕社会中,人们会一边在自家院子里看星星,一边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荆楚岁时记》中有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早期文本。后来,故事中天上的‘天河’变为王母娘娘用金簪划出的‘银河’。同时,人们认为‘七七相交,以阴会阳’,当这个传说与天上的星宿联系起来后,牛郎织女的传说与七夕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成君忆表示。

  “七夕”并非“情人节”?学者:顺应民众看法即可

  或许正是由于“牛郎织女”美好传说的融入,现在不少人将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但随即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此名称站不住脚。学者张颐武也表示,综合来看,这样的说法或许未必准确,“无论从传说中二人的关系以及相关习俗来说,并无太多这方面的象征”。

  王娟也认为,最初中国民间的七夕节与“情人节”确实没有太大关系,但这个头衔也不算无中生有,“汉代时候,妇女要在七月初七系上五色缕,寓意‘相连爱’,带有祝愿夫妻恩爱、爱情圆满的说法”。

  “另外‘七夕’有关爱情的故事,还有所谓的‘杨妃私誓’,指的是杨贵妃与唐玄宗骊山避暑时,七夕夜半两人发誓,希望世世均为夫妇。”王娟认为,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七夕”带有表达爱情山盟海誓的意味,“现在将之命名为‘情人节’,也有一定基础”。

  不过,王娟并不否认,最初将“七夕”当成情人节,可能确实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一定误解,但当国外的“情人节”来到中国后,人们可能比较希望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找到一个类似的日子,“于是民众接受了‘情人节’的观念,并落脚于‘七夕’上”。

  “这是中国文化接受、调整自己的一种途径。文化并非停滞不前,而是要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同时完善自己。将‘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只要大多数民众认可就可以,完全可以顺应民众的看法,无须大惊小怪。”王娟笑称。

AD: 超级福利等你来下载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