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视三分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双眼胜过千言万语

白富美 热词 2015-06-03 8644 1 世说新词

双眼胜过千言万语

  近日,微博上热起了“对视三分钟”挑战活动,诸多明星大咖纷纷参与,不仅如此,活动还勾起了人们的情感往事,戳中不少人泪腺,因“对视三分钟”而哭如江河决堤,涛水滚滚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一线男女明星,何炅、大S在节目现场就被“对视三分钟”的挚爱亲情,浓郁真情虐得哭成狗。在网上,不少普通草民更表示被“对视三分钟”虐惨了!

#对视三分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双眼胜过千言万语 热词 热图1

  “对视三分钟”系腾讯视频《你正常吗》节目发起,参与者只需在网络上发布与亲友对视视频或图片,且持续对视三分钟即为挑战成功,否则挑战失败。成功后可点名亲朋好友继续参与接力。

#对视三分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双眼胜过千言万语 热词 热图2

  该活动一经推出就在网络上下引发热议与好评,主体声音基本上都是紧紧围绕着“对视三分钟”能增进亲情进行的。而这与《你正常吗》节目的初衷,即倡导多关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鼓励亲人间多沟通,多感恩,莫要忽略最亲近人的关爱是一脉相承的。

  “对视三分钟”能如此轻易戳中普罗大众的脆弱情感神经和泪腺,是有心理学归因以及社会学基础的,也就是说《你正常吗》栏目发起该活动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而非一时兴起的随心随意之作。先来看看它的心理学归因。

  “对视”的字面意思即相对而视,也即对眼,通俗的说就是面对面看着互相。心理学上对对视最早的研究是出于男女情感方面的考究——对视时间长短能决定是否爱慕程度的深浅。


情感与眼睛都密切相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无论在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中,情感(爱情、亲情)与眼睛都密切相关,“一见钟情、眉目传情、暗送秋波、含情脉脉”都体现出眼神的重要作用,陌生男女对视一旦达到8秒钟,彼此产生爱情的几率就会加倍。8秒钟约等于一见钟情,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者通过对300名男女进行跟踪记录后得出的最新结论。该实验证明,男女见面时,如果对眼前异性有好感,就会下意识看对方的眼睛,眼神中会传达出许多诸如“我在关注你、我想了解你、我们有很多共同点”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强化双方的好感,进而极有可能迸发出爱情的火花。

  一组来自生理学的报告显示,男女如果对视不足1秒钟,说明相互之间没有感觉;对视2秒钟,表明存在好感;对视3秒钟,可能心生爱慕。这项登载于《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还表明,对视不仅适用于陌生男女,夫妻深情对视,也能很好地深化感情,即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双眼胜过千言万语”。

  

#对视三分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双眼胜过千言万语 热词 热图3

  对视增进亲情爱情的实验研究成果,也是对英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婴儿依恋说”、心理学家豪赞、谢弗(Hazan & Shaver)“成人依恋症”的一种佐证和更进一步的深化。而且,它不仅仅应用于理论界,在现实生活中,亦有更广泛的体现。

  有资料表明,很多心理咨询专家已将“深情对视”用于沟通、深化夫妻或家庭感情。心理咨询师发现,对视前后,参与者彼此间的爱慕程度平均上升7%,喜欢程度上升11%,亲密程度上升45%。如果相互凝望两分钟或以上,89%的人表示,这增强了彼此间的亲密感。89%这个详细数据恰恰体现了“对视三分钟”播出后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反应。


社会学的社会现实需要

  任何一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社会学的社会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你正常吗》“对视三分钟”活动的实施既如此。

  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以及压力水平的不断递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变的“匆匆太匆匆”。以家庭生活的一整天为例,父母早起为孩子准备饭菜,然后匆匆叫孩子起床,送孩子入学,再匆忙赶地铁公交上班。此过程中,父母孩子及亲人朋友间是鲜有交流的,因为没时间交流。到了公司基本上就是坐在电脑前忙过一天,即使有午休,也大多被午餐时间占据,同事沟通变的很奢侈。回到家又要忙于晚饭,为孩子辅导功课,或加班加点为工作...久而久之,亲人之间原有的情感纽带就变得日渐稀松起来,就连最简单最原始的“父母摸着孩子的头静静凝视,儿女捧着父母的脸仔细端详”的沟通、交流、陪伴方式都变成了奢侈品或被束之高阁,或被渐行渐远。也正是这样,家庭矛盾不断加剧,夫妻情感不断危机,母子或父女关系频频交恶,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都或多或少受此影响。腾讯视频于此时在《你正常吗》中发起“对视三分钟”活动,既满足了人们对亲情的心理渴求,也应景了社会万象对和谐、幸福、美好的初始追求。这也正是“对视三分钟”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情感诉求的具象体现。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离家住校一个人生活,起初,每周回一次家,每次回家,妈妈都会摸着我的头,盯着我的脸说我又瘦了,又黑了(没错,这就是影视剧中最常见的一幕);随着所读学校离家越来越远,我回家的次数也变的越来越少,一个月一回,半年一回,一年一回,几年一回。但每次回家,妈妈都少不了她那习惯性的动作——抚摸我,看着我。尽管她的手已经老得在发抖,她的双眼也因白内障视力极限下降,但注视所包含的深情却不曾递减。尽管那时候的我并不了解“对视三分钟”的心理学归因与社会学需求,但幸福质感却从未打折。

  再后来,这一切都没了。母亲的离世让我再也享受不到那被端详,被抚摸时的幸福与愉悦。也正是从那个时候,我才发现,每每被母亲抚摸、凝视的时候,我竟然没有仔细打量她的身形,也没有细细端详她的脸庞...如今,我只能拿着妈妈的相片,想她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历波折的时候,与她默默“对视三分钟”,看着她渐白的霜鬓,深陷的眼窝,扇形的眼角纹,梯形的额头纹,发皱的皮肤,深浓的老年斑...想到母亲为我吃过的苦,流过的汗,洒过的血,我又会燃起生命的热情与希望。《你正常吗》“对视三分钟”至于我,意义正在于此。所以,当我看到栏目录制的视频影像时,我也像何老师、大S,以及众多网友网民一样,被虐得哭成了狗。原来,亲情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珍惜眼前人,身边人,莫让此生留憾愿。

  

#对视三分钟#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双眼胜过千言万语 热词 热图4

AD: 超级福利等你来下载

阿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