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发三文 网约车

非主流 未命名 2018-04-23 2423 0

连发三文 网约车 未命名

来源:中国交通报

近期网约车在多城市开展“烧钱大战”引发社会强烈反响。针对这一现象,交通运输部微信号近期连发三篇评论性文章,指出“烧钱大战”不可持续,呼吁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运输市场要公平竞争。

“烧钱大战”不可持续

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俗称“网约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近期,这些新业态又再次“抢眼”,各路资本纷纷投向这一交通出行领域。不同专业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金融机构、主权基金及相关实业集团各显神通,利用强大的资本支撑力,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领域,都在使用“烧钱”补贴方式。

“烧钱”补贴烧出了短时的市场份额,也烧掉了长期的市场公平与底线。近年来,网约车、共享单车领域时有出现以补贴为手段的营销方式,这样以低价为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也是一种不计成本、争夺一时“数字”份额的方式。实际上,“烧钱”补贴是一些平台公司无视法规、无视市场秩序的行为。有的平台公司甚至利用“烧钱”补贴吸引周边城市“黑车”大举进攻,明目张胆地从事非法运营,这不仅损害了合法合规从业人员的权益及其投资者的权益,也对整个互联网出行市场造成了严重破坏。

“烧钱”大战是短视行为。短期看来,以“烧钱”补贴的方式鼓励人民群众选择某一家的互联网平台服务,看上去是平台公司抢占了市场份额,人民群众获得了“优惠”。但长期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享受到的“免单”服务,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这样低价倾销式地抢占用户,是对交通出行需求的扭曲,造成了市场环境的混乱,在高额补贴的刺激下,滋生了司机刷单、中途退单、“马甲”车经营等不规范现象,而不安全、低质量的服务最终均由人民群众来承担。

“烧钱”大战烧掉的是社会责任感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味以“资本为王”,那互联网出行领域将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局面不仅造成市场发展难以持续,也有违公平正义。真正以建立平等有序的市场秩序为出发点,才能使这个新兴市场健康持久的发展下去。各大平台公司应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人民群众出行服务体验,以人民群众需求为根本,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完善运营管理方式,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体验。

总之,“烧钱大战”是不可持续的。唯有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才会迎来“互联网+”交通的健康蓬勃发展新格局,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出行中享受到智慧交通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烧钱大乱斗”导致乱象丛生,网约车发展要“脱虚向实”

近年来,滴滴、美团、携程、高德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进入交通运输行业,推动“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促进新老业态融合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最近网约车行业在部分城市再度开始了“烧钱大战”,客货运输服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后的新业态成为多方资本的角力场。一些企业用投资人的钱以低成本、低价格为竞争武器,提供高额的补贴,不管车辆、驾驶员有无运输资质,甚至“马甲车”也上了平台,运输服务体验不断下降,个幸教通出行比例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增加,一些特大城市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剧。

这些乱象不由得令人担心网约车行业开始“脱实向虚”。这个“虚”一方面是指“虚拟”,网约车的资本竞赛使得行业不聚焦于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营,而是以资本所关心的交易量和估值为目标;另一方面是指“虚假”或者叫“泡沫”,这种依靠资本刺激出来的交通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泡沫破裂后的供给也将严重过剩,特别是那些“以租代购”盲目进入行业的驾驶员在资本退潮后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势必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最后各路投资者恐怕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指出,网约车是出租汽车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网约车是出租汽车服务方式的创新,是依托“人、车、路”等基本生产要素,为人民群众和社会提供出行服务的实体经济,必须“脱虚向实”。这既需要投资人和行业企业认识到“脱实向虚”的巨大危害,主动合规经营、理性竞争,也需要执法部门依法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规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AD: 超级福利等你来下载

阿里云